在广东省丰顺县的一家电声元件生产车间,数台机器人“舞动”着手臂,把金属板料吸走、冲压、打模。转眼间,一个个扬声器支架模具已通过传送带排列在箱内……
“当前,我国电声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市场巨大,已经成为全球电声元器件的制造基地,产量、出口量等指标居全球前列,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种类齐全。”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秘书长高素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小喇叭带动大产业
据了解,电声技术包括声转电技术、电转声技术、扩声技术以及相关的测试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环境控制、医用等领域。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新硬件等新一代消费电子设备快速发展,手机、个人电脑等市场迭代加速,促使全球电声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庞大的智能手机市场对电声产品产生了大量的配套需求,将推动市场持续增长。
从“小喇叭”到“大音响”。20世纪70年代,丰顺利用原始冲床,进行来料加工,生产低端喇叭配件,电声产业从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县电声企业总数达到650家,从业人员约4万人,产品达5000多个规格类型,远销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素梅介绍,从全国范围来看,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区位优势,我国已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声产品制造基地,年产值达到3000亿元规模,掌握了电声器件从配件到成品的生产技术,形成了电声元器件和电声产品完整的产业链。
高素梅还告诉记者,我国研发、生产的微型电声器件、MEMS麦克风、消费类电声产品、汽车扬声器、大功率扬声器、专业级电声器件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当前,我国电声产业从规模效益和价格竞争转向质量效益和创新竞争,从加工组装和出口导向转向了创新开发和引导消费。” 高素梅说。
央地合作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
那么,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电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如何高质量打造电声产业集群?成为业内各方关注的重点课题。
在日前召开的2021年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电子信息行业品牌建设分论坛上,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和丰顺县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联合共建“电声之都”。据悉,双方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广丰顺电声品牌,促进丰顺电声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将丰顺电声产业打造成为全球知名、国内领先、产业生态完善、发展环境优渥的现代电声产业集群。
在丰顺县县长廖茂忠看来,双方此次合作将给丰顺电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四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是有助于“丰顺电声”区域品牌在社会上形成较强的品牌效应,吸引相关企业参与项目建设;二是有助于推动丰顺电声企业提高转型升级发展能力,强化质量意识,提升“丰顺电声”产品的高品质口碑;三是有助于把握数字经济和智能化应用需求,促进丰顺电声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强与下游终端企业合作,提高在智能终端和新硬件供应链上的竞争力;四是有助于丰富电声相关产品种类,提高集群内企业整体质量水平,扩大电声产业规模,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实力。
廖茂忠还透露,丰顺与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将重点从两个层面开展深度合作,一是提升“电声之都”产业集群品牌的知名度。充分运用好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相关行业活动平台,指导、协助丰顺培育“电声之都”产业集群品牌,在行业内进行推广。
二是促进“电声之都”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双方立足于长期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专业资源优势,围绕丰顺电声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在企业资源对接、产业诊断、数字化转型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专业咨询意见;指导“电声之都”发展规划,促进丰顺县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电声产业集群,建成引领技术创新,代表中国制造实力的“电声之都”。
此外,双方还将开展电声产业相关课题研究、指数发布、创新大赛、人才培训培养等工作,为丰顺汇集人才、创新产品和产业、资本等资源,打造丰顺电声产业在设计、创新、应用等方面的新优势,优化丰顺电声产业生态。
产业发展仍面临三大挑战
高素梅坦言,我国电声产业在历史机遇期面前,还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产业大而不强,企业缺乏研发、创新能力。“在微型电声元器件行业表现更明显,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出现,对企业的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高素梅进一步解释。
其次,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国内电声元器件企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方面使国内企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但同时也促使其加快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高素梅说。
再次,国内规模化的企业偏少。高素梅介绍,微型电声元器件的产品单价较低,企业需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才能获得较强的竞争力。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生产规模还普遍较小,自动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企业缺乏大规模的自动化生产能力,具有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还较少。
对此,高素梅建议,要发挥制度优势,两只手协同促发展:在政府层面,要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产业生态,解决环境、投资、配套、公共服务平台等共性问题;在市场层面,要以企业为主体,以法律为准绳,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发展,提升质量,理性竞争。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立足“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历史机遇和行业难题,地方政府也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
廖茂忠介绍,丰顺县强化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保障,资源重点向电声产业倾斜支持,综合统筹国家省市县各项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丰顺电声产业打造全国领先、配套齐全的电声生产基地。
廖茂忠表示,首先,优化绿色发展平台,拓展产业集聚空间。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园规划建设;二是狠抓产业链招商,加快产业集聚发展。瞄准行业前沿和高端项目,通过产业扩能强链、科技创新补链、园区招商扩链、服务配套延链等方式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电声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推动电声全产业链发展。
其次,加强科技协同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二是发挥研发机构带动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夯实人才基础支撑,凝聚产业智慧力量。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构建人才培育对接平台,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三是落实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外部高素质人才。
“此外,丰顺还将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产业区域品牌,持续开展品牌活动,树立品牌形象,并鼓励企业创立自主品牌。深入实施质量攻坚计划,强化产品质量提升,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价值百科链向中高端延伸。”廖茂忠表示。
原标题:产业观察拓展集聚空间电声产业发展迎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