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IT研究网资讯正文

刷脸年代谨防个人生物信息走漏

时间:2019-12-15 08:48:39  阅读:6914+ 作者:责任编辑NO。石雅莉0321

不久前,一款换脸的手机软件在朋友圈刷屏,上传自己的相片就能代替明星出现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中,让普通人也过一把“明星瘾”。还有一款“人工智能测面相”的小程序,也曾走红朋友圈,用户上传自己的相片或实时自拍就可进行面相测验,但需求转发至朋友圈才可看到测验成果。不少网友体会之后发现,这些软件不光服务协议蛮横,并且还经过搜集相片获取用户的面部信息,许多网友都忧虑被“偷脸”。

跟着生物科技的前进,人体的指纹、虹膜、面庞、DNA等个人生物信息的获取、搜集、存储和运用越发便当。所谓个人生物信息,一般包含自然人的指纹、面庞、基因等信息,归于个人隐私信息的一种类型。以基由于中心的个人生物信息由于具有触及自然人的仅有辨认性,被精确辨认的可能性高达100%。简言之,比较其他个人隐私信息,个人生物信息具有仅有性和不行改变的特质,一旦走漏便是终身走漏,带来的危险极大。

个人生物信息被走漏、乱用等危险已实在存在。上一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手机APP个人隐私信息搜集与隐私方针测评陈述》显现,取样的100款APP中,多达91款APP存在过度搜集用户个人隐私信息的问题。其间,10多款APP对搜集可辨认生物信息未向用户清晰奉告,涉嫌过度搜集个人生物信息。

2019年2月,国内某人脸辨认企业发作数据走漏事情,上百万条个人隐私信息和记载走漏,这中心还包含身份证信息、人脸辨认图画及GPS方位记载等;一位9岁孩子用妈妈的相片成功“刷脸”解锁智能音箱;某地一名小学生用一张相片就能刷开小区的快递柜;某人在朋友圈晒“剪刀手”相片,被其别人经过相片扩大技能和人工智能增强技能,将他的指纹信息复原仿制……

这些案例都不得不让人对生物信息技能的运用感到忧虑。有网友称:“人脸和指纹都在裸奔,只要暗码在你的脑里。”还有网友评论说:“当咱们走到大街上,我的脸就现已被记载到数据库中了。”也有网友表明:“祈求我的脸不要被坏人运用。”

在享用科技前进给咱们的日子带来便当的一起,不能忽视个人生物信息被走漏、乱用等危险。在此,笔者给广阔战友提个醒:

1.关于一些要求上传个人正面相片和身份证相片、手持身份证摄影相片或录制视频的服务类APP,应坚持适当的警觉。

2.运用虹膜或“刷脸”验证身份的灵敏人群,不要随意上传个人相片到网络,在朋友圈晒相片也要分外慎重,外出时不要容易承受别人摄影合影的要求。

3.发布“剪刀手”等带有手部图画的相片时,应留意不要走漏指纹信息,削减不必要的危险。

4.不要在不行信的或不清晰用处的设备上录入自己的指纹。用指纹翻开门锁或许手机之后,记住用手在传感器表面上抹一下,把指纹图画含糊化,避免别人提取指纹信息。

(来历:解放军报)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