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特约评论员 吕京笏
线上几十万人张狂摇号,线下数百人冒大雨通宵排队。你能信任吗?这样的奇迹,只为了抢一双球鞋。
的确,本钱就像是一口热锅,没什么是不能炒的。不是有个段子吗?70后炒股,80后炒房,90后想让00后接手他们的币,却发现00后在炒鞋。
炒鞋,俨然成为了一门生意。“球鞋一面墙,堪比一套房”、“抢手鞋款半年提价几十倍,工作炒鞋年入百万”……这些粗粝生猛、亦真亦假的传说,勾勒出了一些人的暴富经。
有人不理解,也不信任:鞋不是用来穿的吗,怎样还能发家致富?
其实,炒鞋成为一种潮流,本质上与保藏古玩、字画殊途同归,只不过是消费集体搬运所带来的保藏改造。
一般来说,值得保藏的物品具有三个特色:稀缺性、定量、具有价格弹性,许多品牌提价,无非也是使用这些特性来举高自己产品的价值。最常见的操作便是,商家经过“明星爆款”“联名”“定量出售”等手法,为产品进行二次炒作,为提价烘托正当性。2017年9月,Nike旗下Air Jordan和世界潮牌OFF-WHITE协作规划的一双白黑红配色的AJ1,短短两年价格一路飙涨到70000元,涨幅超越4500%。
作为炒鞋热潮的受众,在别具一格的亚文明中生长起来的00后,寻求炫酷、燃、特性,也有一套自己的保藏逻辑。而体育是一个自带流量的大IP,也是时髦精力的重要载体。一些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在体育用品中消耗量最大的球鞋上,其实不难理解。
当本钱的嗅觉与年轻人的热血相遇,球鞋就被赋予了“躺赚”的潜质。炒鞋商场像滚雪球一般越做越大,鞋圈的投机色彩也越来越重。
近两年,不少互联网创业者开端打造互联网球鞋社区结交事务,并向互联网理财范畴浸透,毒APP、nice APP、DoNew斗牛APP等转售渠道,便是国内这一范畴的代表。这些公司通常以球鞋的求购、咨询、判定等范畴切入用户,再附加金融系统,建构起球鞋的二级商场。
这些渠道,乍一看是卖鞋的,实际上,扮演的人物更接近于股票、比特币商场的券商。电子化生意,分时图、K线图、龙虎榜、挂单生意以及大盘指数等数据一应俱全,有的乃至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AJ指数、耐克指数和阿迪达斯指数。可以说,“炒鞋”在本质上现已变成了投机者经过操作体量较小的定量版鞋品商场,有意举高商场价格以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
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当球鞋从消费品变成出资品,买球鞋的人从顾客变成出资者,想分一杯羹者天然不会少不少人。但是,炒球鞋真的靠谱吗?
一个产品想要被耐久炒作,离不开满足坚硬的保底价值。与古玩、字画等传统保藏不同,球鞋的保藏价值来源于时髦潮流的附加价值,而非其自身自带的光环。潮流,望文生义,涨潮快,退潮也快。在这个时髦潮流急剧迭代的时代里,爆款与地摊货,往往便是一夜之隔。谁也不敢确保,这炒作利箭会不会射得自己“扎心”?由于,一旦没人接盘,自己就成为了被割的“韭菜”。当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便是前车之鉴。
此外,鞋是一种标准化、制作难度很低的工业品,以假乱真并非难事。产值无法控制,出产环节更有多重变数。大举炒作包含着多少危险,我们心知肚明。不瞒我们说,我在敲击键盘写这篇文章的时分,正穿戴一双“杜兰特十二”。这双鞋在球场上为我挣足了体面,却很少有人看得出来,这是一双270块钱的高仿鞋。
作为一名资深篮球爱好者,我以为,保藏球鞋很大程度上是保藏一种文明、一种情怀。比方,玩鞋的人常以sneaker自称。而sneaker文明的源头,来自一个动听的故事: 其时,NBA制止球员穿红黑配色的鞋打球,如果有球员穿了,打一场罚款5000美金。但AIR JORDAN 1 一代球鞋正好是这个色彩。所以,耐克公司一边让乔丹持续穿这款鞋打球,一边承包了罚款。这让许多乔丹迷感动。
现在的许多球鞋,也以球星的姓名命名的,比方科比、杜兰特、霍华德。动听的故事、体育的情怀,与鞋一同,承载了一个球迷的崇奉。
炒鞋的最终成果便是,球鞋包含的体育精力被阉割,变成了一种金融工具和追求暴利的道具。这样,还有人愿意为情怀买单吗?当一双球鞋包含的夸姣,在铜臭味中相形见绌,这炒球鞋的泡沫,也就走到了头。
我期望喜爱打球的朋友们不要被虚荣心威胁。究竟,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本期见习修改 常琛
引荐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