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云迎“拐点” B端和5G是良方?)
一季度阿里云份额微降0.3%;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阿里巴巴全面变革;5G或将带来企业上云机遇
8月2日,IDC发布报告,国内云计算市场阿里、腾讯、中国电信、亚马逊AWS、百度和华为占据了80.2%的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其中阿里巴巴占据43%的市场份额,相比去年同期,阿里巴巴的份额微降0.3%。
此前7月25日,在一场活动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提出,云计算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关键技术和应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IT部署,企业全面上云已成为必然,2019年是一个重要的拐点。他引用了第三方机构IDC预测报告中的数据,2019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
作为报告的发出者,IDC的中国研究经理诸葛兰告诉记者,阿里云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2019年是传统IT向云转型的分水岭,成熟的云计算产业链会进一步促进云基础设施的增长。同时她也表明这是一种趋势,未来五年内,企业对云IT基础设施的投资会持续超过传统IT支出,并且这个差距会逐步拉大。
亚马逊AWS首席云计算企业顾问张侠则告诉记者,“这要看怎么定义,云计算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今年可能会更加加速,因为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云计算的作用,并真正开始动手实施。但从另一个角度,迁移上云有很多工作,而目前发达国家也只有20%-30%的公司上云。”
有IT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拐点”论的提出,实际上是出于阿里云自身的变化。
阿里云换“血”:部门升级 高管空降
2018年11月底,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新的云智能事业群,集团CTO张建锋接替原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整个阿里云的战略由大规模商业变现转为支撑内部升级,更加贴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的“五新”战略,后者将在一个月后成为董事局主席。
阿里云智能副总裁、产品与解决方案管理部总裁马劲告诉记者,最大的变化,就是将阿里云、技术中台和达摩院整合成为云智能事业群。事实上,2015年底,阿里巴巴设立中台事业群时,张建锋就担任了总裁的职务,后一年开始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TO。
不仅如此,阿里云的相关业务线的负责人也完成了新一轮变化。与以往内部“孵化”不同,阿里云引入了大量“外援”。2019年,作为开源深度学习框架Caffe的开发者,曾就职于谷歌和Facebook的贾扬清加入阿里,开始担任计算平台事业部总裁;2018年5月,成为达摩院数据库首席科学家的李飞飞曾是美国犹他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正教授,目前其还担任了数据库事业部总裁。
目前阿里云的业务管理层普遍具有其他IT公司的背景。阿里云智能市场策略与营销部总经理郭继军,曾经是IBM大中华区副总裁、战略部总经理;负责海外业务,担任国际总裁的袁千曾是华为企业BG市场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担任数据智能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的曾震宇,曾任职微软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及商业智能部门的研发。
与之对应的是,阿里云前总裁胡晓明转回蚂蚁金服,出任总裁;曾打造阿里云标杆产品城市大脑等项目的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宣布离职;2018年底仍以中国区总裁现身的李津并未现身最新的阿里云峰会,中国区业务划分为金融、互联网和通用企业三块,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总经理职务,而李津目前归属于全球技术服务部。
进入稳定期:营收增速降至两位数
对于这样的变化,多位受访行业人士认为,与阿里云营收增速有关。一位行业分析师表示,阿里云已经从营收高速增长初期,进入到业务相对成熟的稳定期。
2007年,阿里巴巴B2B业务发展迅猛,同时淘宝、支付宝井喷式增长,对其IT后台系统的压力越来越大。阿里曾尝试通过SaaS(软件即服务)的方式解决未果。2009年成立了阿里云,从提供海量存储和海量计算开始探索云计算市场,而最早的客户是其内部业务阿里小贷(蚂蚁金服前身)。
2011年7月,马云认为时机成熟,阿里云开始对外提供服务。当时阿里云的用户以节约成本的需求为主,包括淘宝和B2B业务的电商卖家、移动开发者、中小企业、游戏开发商等。2012年双11期间,阿里云一战成名,其帮助淘宝和天猫的商家应对了瞬间涌入的超出日常数倍的消费者,实现了零漏单。
2014年,擅长商业化的胡晓明接替技术架构搭建者王坚,开始主舵阿里云,这推动了阿里云市场全球化的战略。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阿里云的收入持续增长。从2016财年开始,阿里云实现了同比三位数的增幅。但从2019财年的首个季度开始,营收增速开始回落,第一财季首次增速下降至93%。
针对这一变化,时任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曾告诉记者,“我们的增速持续高于亚马逊AWS和微软,而中国经济和互联网发展推动产业转型,中国云计算还处于高速增长期”。他曾告诉记者,“我接手阿里云之初,阿里云的营收规模和亚马逊差了37倍,而现在已缩小到了7至8倍,根本原因是我们的速度更快”。
从外部看来,增速放缓也与业务规模的扩大有关。一位瑞杰金融分析师在2018年5月的报告中预计,2019年,阿里云的增长率将下降至87%左右。2019年1月,阿里巴巴披露的2019财年年报显示,云计算业务收入为66.11亿元,同比增长84%。
一位IT分析师告诉记者,阿里云在云服务广泛覆盖和企业战略方面有进步,但在服务的深度、端到端细分客户场景覆盖以及全球市场拓展上仍有不足。
战略目标:瞄准零售业和政府
2019年7月,马劲在采访中告诉记者,目前阿里云有两个战略行业,分别是零售和政府。马劲认为,零售行业是一个典型对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实践,阿里云可以从技术上提供最大的底盘支撑。
这个概念最早由张勇提出。2018年10月,张勇在致股东公开信中提到,“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是指阿里经济体内多元化的商业场景和所形成的数据资产,与云计算相结合,而云化基础设施,帮助企业客户完成数字化的转型。
2019年1月,在阿里巴巴举办的全球品牌新零售峰会上,张勇正式发布这一模式。阿里巴巴当时披露,基于这一操作系统,将启动全球零售业数字化革命。
零售业包括两类客户,分别是平台渠道和品牌商。其中平台渠道与阿里巴巴存在竞争。
另一类品牌商是阿里云目前主要的追求客户。但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这类客户通常使用多个云服务供应商,而且其与阿里巴巴等合作更看重的是其作为互联网平台对其销售带来的流量,而不是单纯的云计算能力。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零售业云计算客户规模只是互联网的十分之一。
2019年,阿里云业务的另一个重点是政府。7月25日,阿里巴巴宣布升级服务数字政府战略,阿里云与支付宝、钉钉、高德等面向政府端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源整合,2016年启动的城市大脑项目融入其中。目前,阿里云已覆盖了442个城市。
民生证券研究院报告预计到2021年这一市场的规模将达到813.2亿元人民币。目前进度来看,334个地级行政区中有235个已经建有或正在建设(完成招标)政务云。不过,中国电信、腾讯云等曾以0元或低价中标,令市场一度失控。
诸葛兰表示,2018年政府上云速度加快,中国政府部门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和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转型均在加快部署。政务云已逐步延伸至城市云、园区云、政务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等多个方面。
在这一市场,华为、浪潮等厂商与互联网公司皆希望分走一杯羹。2019年7月,浪潮云宣布完成6亿元的B轮,其希望2020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目标,而这相当于阿里云2018年的全年营收。
转型关键:机会在于5G商用的B端
有近期接触过张勇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张勇正在筹谋阿里巴巴的大转型。早前张勇曾表示,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石油”和引擎的背景下,阿里巴巴必须着眼于未来进行全面变革。
这背后的原因是,中国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见顶。研究机构Canalys监测到2017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下滑了4%,2019年第二季度,市场机构QuestMobile发现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与第一季度相比下降了200万。
QuestMobile研究院副院长周睿告诉记者,二季度的6·18电商促销未能阻挡活跃用户下降,天花板真的到了。
流量生意之外,近年来业内开始意识到数据的价值百科。英特尔前CEO科再奇曾表示,数据是未来的石油,并引领公司从芯片制造商转向数据公司。在这之后,越来越多公司开始意识到数据的价值百科。一位大数据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获取流量成本激增使得互联网公司更加需要依靠包括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数据,来实现商业变现,而这是巨头的游戏。
在全面转向数据生意前,阿里云的短板也十分明显。张建锋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阿里云的短板是2B的服务能力,只能通过生态快速发展来补,而从技术积累上,其平台化的结构不是一个单独的产品,无法输出,需要进行调整。
有云计算从业者告诉记者,2C市场竞争格局已经清晰,阿里巴巴需要在B端发力。张建锋提出的“被集成”战略,就是想要通过合作伙伴的关系去切入市场,而以前阿里云并没有这样急切去做。
在中国互联网三巨头中,百度被认为是面向B端的公司,腾讯被认为是面向C端的公司,而阿里巴巴因为电商则被认为是C端和B端都有涉及。
在上述从业者看来,阿里云业务此前的营销对象仍是与C端相结合的客户。
此外,有分析师认为,阿里云一直在强调存量客户,却缺少对增量客户的拓展,在各种报告中,其市场份额在中国市场一直处于一骑绝尘的状态,但这也意味着其盘子铺得过大,导致竞争者只要撕开一个口子,就可以不断蚕食。
“目前能够观察到的新市场只有5G商用,边缘计算会导致客户终端数据的爆炸式增长,而本身传统数据中心加快换代升级才能满足需求,此时企业上云的需求将会出现”,上述分析师称。
新京报记者 梁辰 编辑 徐超 校对 薛京宁
本文来源:新京报 责任编辑:姚立伟_NT6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