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IT研究网资讯正文

华尔街漫谈:中国公司私有化潮的背后

时间:2017-09-09 11:26:15  阅读:1930+ 来源:华商网-重庆时报 作者:周迅

陈思进:加拿大皇家银行风险管理资深顾问,上游智库专家。

阿里巴巴集团在2月21日晚,向阿里B2B公司董事会提出私有化要约,希望以每股13.5港元的价格,回购其公司尚未持有的26.5%的股份。

无独有偶,据美国投行罗仕证券日前统计,在2011年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完成了私有化退市。该机构预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有更多的公司将宣布私有化交易计划。

显然,阿里巴巴是这一波中国公司私有化退市中,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多年来,中国企业把上市当作成功的标志,为何从积极上市到不愿待在股市?我们也看到:以优酷、当当、人人等互联网公司掀起的中国企业赴美IPO的多轮热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逆向流动的情景呢?

其实,只要了解清楚企业上市和退市的动机,不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上市的目的:第一,企业是希望得到快速的成长,而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也由股东们分担了;

第二,企业通过上市能迅速提高公司产品的知名度,以便建立公司品牌增加市场份额;

第三,如果上述两点都顺利实现的话,一般来讲,企业的创始者能从售出的股票中得到巨大的回报,因为美国的资本利得税非常低,通常在15%以下(这也是巴菲特为何每年缴税的比例比他的秘书还要低),不失为个人功成身退的一种策略。

那么企业又为什么要退市呢?

那是因为一旦企业壮大成熟,在市场上也建立了知名品牌,再成长的空间已经有限。这时,上市的那几点好处已经用完:不用集资,不用企业以外的股东来承担风险,自然也就不愿意让“外人”来分享胜利果实了。

尤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在美国的上市企业必须接受SEC(美国证监会)的严格监管。比如按美国联邦法的要求,一间公司只要有500个以上的投资者就必须披露其财务报表,并定期将财务报告呈报给证券监管机构,对于不想接受监管的企业来说,就显得束手束脚很麻烦,导致财务开支的增加,包括会计费、审计费和律师费都极高。而原本无需披露财务报表是私营企业的主要优势之一,既然企业品牌已经建立起来,也就无需依靠由于严格监管给企业带来的可信度,来提升自己的品牌效应。

当然啦,企业退市之后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不怕金融资本的恶意收购,也不会受买空卖空等行为的干扰(在国内的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可能从来不用担心公司股票被做空。但是,华尔街的生态环境则完全不同,大量的如混水公司这类做空机构,每天都在伺机寻找猎物,而高股价的小盘中国股是他们最理想的枪靶子)。再说上市公司和私营企业的CEO面临的工作压力有所不同。作为上市公司的CEO,将面对大量的涉外活动,比如要跟记者和分析师保持互动,还要备受公司股价上下波动的褒贬之词,导致把的焦点放在短期收益、而非长期增长上。又因投资者不断寻求收益增长,所以管理层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作出疯狂的决策。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一定都知道,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兼CEO乔布斯,曾因为苹果股价下跌,而被愤怒的股东踢出公司的故事吧。

从上述的分析中,相信大家应该理解了,为何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要宣布退市了。

事实上在美国,无数优质公司都不在股市之中,比如华尔街上有名的彭博社;甚至是活跃在中国市场的高盛集团,可谓全球顶级的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合伙人制,100多年来,合伙人之间为企业是否公开上市争论不休。高盛1999年才作出历史性的决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但也仅仅将一小部分股权投放市场,公开上市的股份只有12%。为什么呢?因为高盛的利润向来只在合伙人和高层主管间按比例分配,他们绝不愿意自己的利润被他人盘剥。

其实对于资本而言,无论上市也好,下市也罢,能否获得最大利益是至上的根本!但对于企业来说,是否上市需要充分权衡自身的条件和上市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功夫熊猫那样,别指望有什么秘诀,从基本功练起,学习欧美那些百年老店成功的经验: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科技升级,服务到家,建立品牌,百年大计。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